IT行业资讯_互联网资讯_电商资讯

纪登奎简历资料(图)纪登奎得罪了谁?

栏目: 历史 来源:南华网 时间:2015-08-29

【纪登奎简历资料(图)纪登奎得罪了谁?】纪登奎于1923年3月17日出生在山西省武乡县。抗日战争爆发的那年,15岁的纪登奎开始参加革命,并加入了由中共领导的牺盟会。第二年,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出任晋东青救总会委员、兼和顺县青救会主席。此后,他长期...

                            纪登奎


         【纪登奎简历资料(图)纪登奎得罪了谁?】纪登奎于1923年3月17日出生在山西省武乡县。抗日战争爆发的那年,15岁的纪登奎开始参加革命,并加入了由中共领导的牺盟会。第二年,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出任晋东青救总会委员、兼和顺县青救会主席。此后,他长期在华北地方工作;历任鲁西区党委青救会组织部部长,冀鲁豫第二地委抗联分会组织部部长、副主任,冀鲁豫第一地委委员、民运部部长,中共平阴县委副书记,冀鲁豫区党委党校组教科科长,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科长,豫西区党委工作团书记、兼中共鲁山县委副书记、书记,伏牛山剿匪指挥部党工委副书记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纪登奎出任中共河南省许昌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1951年春,毛泽东南下视察工作,途经许昌时,得知当地有这样一个年轻能干的领导干部后,就特别在专列上召见了纪登奎,听他汇报工作。这也成为纪登奎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年4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郭小川撰写的《中共许昌地委的宣传工作》;同日,《人民日报》还在头版配发了一片题为“学习许昌地区经验,做好党的宣传工作”的社论;5月,纪登奎出席了全国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在会上,毛泽东对他赞赏有嘉。不久,纪登奎就被任命为中共许昌地委书记,时年仅28岁。

        由于毛对这位比他小三十岁的年轻干部印象深刻,以后每到河南,一定要听纪登奎的汇报。因此,纪登奎的升迁速度也很快。1954年任河南洛阳矿山机器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在大搞工业建设的背景下,这家工厂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前苏联援建的重点工程之一。据称纪登奎的任命,也是因为毛泽东的建议。1958年11月,洛阳矿山机器厂比计划提前一年建成投产。不久,纪登奎就被调任中共洛阳地委第一书记、兼军分区第一政委。1963年3月,升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两年后,晋升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又兼任商丘地委第一书记。

        由于深受毛的提携,纪登奎一直都积极支持毛泽东的群众造反“路线”。在“文化大革命”刚开始的时候,纪登奎还被任命为“河南省委文化革命小组”的副组长;但他并不认同“造反派”夺权的行为。后来,在“一月风暴”的背景下,纪登奎也受到了冲击,被关押了起来。

        半年后,纪登奎被恢复了工作。1968年,纪登奎出任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并实际主持河南省的工作。在1969年年召开的中共九大上,纪登奎被安排以“革命干部代表”的身份在大会上发言。会议结束时,纪登奎当选为中央委员;并在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0年,他正式进入中央工作,出任中共中央组织宣传组成员、国务院业务组成员。

        庐山会议后,毛泽东和林彪的分歧日渐加重。出于政治考量,在没有正规军队任职经验的状况下,纪登奎被毛任命为中央军委领导成员、军委办事组成员。这一做法,被毛泽东称为是“掺沙子”;目的,就是为牵制林彪等人。林彪倒台后,毛泽东对纪登奎等人的信任度加重。1973年,纪登奎正式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在1975年1月,出任国务院副总理。

                 纪登奎简历资料

        1976年,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倒台。在讨论向外通报决定对“四人帮”实施隔离审查的文件时,纪登奎提出“应该在中央文件中指出‘文革’的错误所在”。因为这一点,有人称纪登奎“是中央高层提出对‘文革’怀疑或者否定意见的第一人”。

        “文革”结束后,在政治上,纪登奎拥护华国锋。9月16日,华国锋召集李先念、吴德、陈锡联、纪登奎、陈永贵等人在国务院会议厅开会。其间华国锋提问:“毛主席提出的‘四人帮’的问题,怎么解决?”纪登奎说:“对这些人恐怕还是要区别对待”。华国锋以此将中立的纪登奎排除在行动以外。在中共十一大上,他继续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然而,在邓小平掌权后,纪登奎受到指责、并被边缘化;特别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这次会议上,纪登奎接受了来自各方的批评,决定退出中央,但一直没有公开。1980年2月,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纪登奎正式辞去了所担任的所有领导职务。

            纪登奎简历资料

        1983年后,纪登奎被安排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并给于正部长级待遇。

        1988年7月13日21点06分,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

        1937年7月参加革命,加入牺盟会。

        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任晋东青救总会委员兼和顺县青救会主席。

        1940年任鲁西区党委青救会组织部部长。

        1942年任冀鲁豫二地委抗联分会组织部部长、副主任。

        1943年任冀鲁豫一地委委员、民运部部长。

        1945年10月-1946年9月兼中共平阴县委副书记。

        1946年任冀鲁豫区党委党校组教科科长,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科长。

        1948年任豫西区党委工作团书记兼中共鲁山县委副书记、书记,伏牛山剿匪指挥部党工委副书记。

        1949年任中共河南省许昌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

        1954年任河南洛阳矿山机器厂厂长兼党委书记。

        1959年任中共洛阳地委第一书记、洛阳军分区第一政委。

        1963年3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兼省委秘书长。

        1965年7月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兼省委秘书长、商丘地委第一书记。

        1967年5月任河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副组长。

        1968年1月任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69年4月-1973年8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70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71年1月兼北京军区第二政委(1971年1月-1972年10月兼军区党委第三书记)。

        1971年3月任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北京军区第二政委、河南省委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71年10月任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北京军区第二政委、河南省委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72年5月任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北京军区第1政委(1972年10月-1977年9月兼军区党委第2书记)、河南省委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3年8月-1980年2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5年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法小组组长、北京军区第一政委、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77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

        1978年6月-1980年1月兼中央政法小组组长。

        1978年7月-1980年6月兼中央保密委员会主任。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批准他的辞职请求,免除及提请免除他所担负的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1980年4月16日免去副总理职务)。

        1983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1988年7月13日21时06分在北京逝世。

           纪登奎简历资料: 人物传记

        纪登奎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干部,原本在地方担任领导职务,“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但他受到毛泽东的信任,在党的九大上进入中央政治局,后来长期担任党内领导职务和国务院领导职务,直到1980年才辞去党政领导职务。他的经历很特殊。

        建国初期受到毛泽东的赏识

        纪登奎长期在河南省工作,但他老家却不是河南省。他于1923年3月17日出生在山西省武乡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年仅15岁的纪登奎就参加了革命,第二年,16岁的纪登奎就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了。当时他还只是一个“小八路”。建国后,按通常的说法,他算是个“老八路”。纪登奎参加革命工作后,长期做地方工作。他先后担任过晋东青年救国总会委员兼和顺县青年救国会主席、中共鲁西区委青年救国会组织部长、中共冀鲁豫第一地委民运部长、冀鲁豫区委党校组织教育科科长、中共鲁山县委书记。他经历过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也经历过生死决斗的解放战争,但却很少做军事工作。他后来回忆说,他也算是打过仗,但那只是指挥地方武装部队去剿匪,战争的规模并不算大,经他指挥的部队也不算多,顶多算是指挥过一个团的“地方部队”。他从未指挥过正规部队,更没有指挥过正规部队的大兵团作战。因此,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地方干部。“文革”中,毛泽东曾让他担任军职,出任北京军区政委并让他参与军队的重要工作,但那完全是由于毛泽东信任他。他坦然承认:军事上的事,我确实不懂,出任军职,完全是政治性的。

        谁都知道,中国共产党是经历了长期革命战争取得政权的,因此,在建国初期担任县以上领导职务的党政高级干部中,大多是有过许多战功的军队干部,另有一些长期从事白区领导工作或者在边区从事领导工作的干部,而纪登奎并没有这些经历,然而,建国初期他的职务却很高,已经是河南省许昌地委书记了。那么,纪登奎这样一个经历的人,凭什么在建国初期就担任了地方党的高级领导职务?凭的是他的领导能力和对革命工作的热情。纪登奎确实是个领导能力很强,在工作中有一定创造性的干部。在战争年代,他做地方工作时,无论承担哪一方面的工作,都能在很短时间内就干出成绩,他的工作作风是稳健扎实又富有创造性,担任领导职务后,总是在自己领导的范围内,干得有声有色。此外,他干工作有一种拼命精神,不干好决不罢休。他自己干工作常常是夜以继日,顾不上休息。和他一起共过事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工作狂”。他的子女们也管他叫“拼命三郎”(因为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三)。正是因为纪登奎领导能力强,有高度的革命工作热情,才赢得了组织上的高度信任,以他这样没有正儿八经带过兵打过仗,也不是中共早期党员,没有担任过白区工作或者边区高级领导职务的经历,却在建国初期就担任了河南省一个比较大的地区党委书记――河南省许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后来,纪登奎又先后担任河南省洛阳矿山机械厂厂长、中共洛阳地委第一书记。

        纪登奎的经历和特点,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那还是在解放初期,毛泽东得知有这样一个年轻又能干的地委书记,便破例单独召见当时还是河南省许昌地委书记的纪登奎,听他汇报工作。那是纪登奎人生重大转折的一个关键点。那次,毛泽东听他汇报工作后,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十分欣赏他的才干和工作作风,还风趣地称年纪比自己小30岁、属于他的晚辈的纪登奎为“我的老朋友”。

        从那次毛泽东单独召见纪登奎并听他汇报工作后,毛泽东一直没有忘记他。从建国后到“文革”前,毛泽东到河南视察有十多次,每次去,毛泽东都要把纪登奎找来,听他的汇报。可见毛泽东对纪登奎是十分赏识和信任的。

        正由于毛泽东的赏识和信任,也由于纪登奎在任上干得很出色,他在“文革”前的职务就不断地往上提。到“文革”开始时,纪登奎的职务已经是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兼省委秘书长了。

       纪登奎简历资料: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纪登奎同当时全国各地的领导干部一样,也受到了冲击。“文革”刚刚开始时,纪登奎也同许多干部一样,认可毛泽东关于通过“文化大革命”这种自下而上的群众斗争的形式,能够达到防止中国出修正主义的目的,因此,他对“文化大革命”是拥护的。正由于他是年纪较轻的领导干部,又拥护“文化大革命”,因此,省委在考虑成立“河南省委文化革命小组”(简称“省委文革”)时,安排他担任“省委文革”副组长。此时,他一身三任:担任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省委秘书长、“省委文革”副组长。

        这三个职务中,要数最后一个最为重要。因为“文革”中,省委、省政府领导人都是被打倒的对象,省委也被搞瘫痪了,不能正常工作了,而“省委文革”则是领导全省“文化大革命”的机构,事实上也主持省委的日常工作。纪登奎担任“省委文革”副组长,实际上等于是行使省委副书记的职权了。

        但是,纪登奎却对怎么样搞“文化大革命”并不清楚,对“文革”初期的一些做法和现象,他很不理解。对一些重大问题,他的一些看法也很独特。例如,1966年上半年,毛泽东与刘少奇在派工作组的问题上发生严重意见分歧,毛泽东严厉批评刘少奇派工作组,认为工作组是镇压群众的,是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在此情况下,纪登奎却认为,在“文化大革命”中,派工作组,并不都是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这种看法,在当时是要被归入刘少奇一伙、十分顽固和反动的一类人,但奇怪的是,纪登奎在“文革”初期却没有被打倒,他还在“省委文革”当副组长。

        这是一个特殊的职位。要从职位上说,这是因为拥护“文化大革命”才能担任此职的,是受到信任的。但从纪登奎本人来说,他又不是造反派出身,而是属于老干部行列,河南省的造反派和“中央文革”的江青等人也不信任他。加上他在心里边还是同情“文革”初期被打倒的那些老干部们的,因此,他两边都不靠,只是按中央精神努力维持局面。

        那是一个非常不好当的差使,实际上是处于风口浪尖上。造反派们要造反,要夺权,要揪斗老干部,纪登奎作为“省委文革”副组长,不能不表示支持,但他又不愿意看到造反派夺权,不愿意看到老干部被批斗,就出面做工作,尽力保护干部,但造反派们并不听他的。老干部们被冲击,被揪斗后,心中不服,也来找他求助。他既要帮助他们,又不能被造反派们认为是包庇,因此,他处处小心翼翼,在工作中,生怕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有时一不小心,惹着了造反派,他就要被揪来揪去,到处挨批判,作检讨。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每天都要接待大量造反派,也要接待一些受到冲击而不理解的干部。同时,他还尽力维持全省的工作秩序。这样既辛苦劳累又胆战心惊地维持到1966年底。

        没有想到,1967年1月,上海刮起了所谓“一月革命风暴”,全国开始了大夺权的风潮,纪登奎也被打倒、揪斗了,而且斗得很厉害,被造反派强迫“坐直升飞机”一百多次。

        纪登奎的儿子纪坡民回忆这段历史时说:“到1967年1月,在上海所谓‘一月风暴’的影响下,河南省委在‘夺权’浪潮中瘫痪了,父亲也被打倒了,而且被‘造反组织’关押起来,音信完全断绝,家里人只有在开大会批斗他的时候,才知道他还活着。这一段时间,有近半年。”纪登奎在“文化大革命”的惊涛骇浪中“呛了个半死,甚至还差点丢掉了性命”。

        纪登奎简历资料:党的九大上进入中央政治局

        但是,纪登奎在被打倒和批判半年后,却奇迹般地“解放”了。这是在1967年六七月间中央解决河南省两派问题的八次汇报会后宣布的。纪登奎被“解放”的原因,不好用一句话来表述,或许是毛泽东过去称纪登奎是“我的老朋友”这句话帮助了他,或许是因为纪登奎在“文革”初期没有说过反对“文化大革命”的话,或许是因为纪登奎尽力维持河南省的工作秩序有一定效果,或许是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总之,纪登奎仅仅被打倒半年,就重新工作了。重新工作的纪登奎被委以重任,中央决定让他担任河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当时,无论是中央文革小组还是河南省的各种造反组织都承认他是“革命领导干部”,算是“三结合”的一个方面的代表。1968年春,河南省成立革命委员会,纪登奎当上了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实际主持河南省的全面工作。这一段时间,纪登奎既要按照中央的指示,继续开始“文化大革命”,又要努力稳定局势,保证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不被打乱。为此,他费了不少心血。

        1968年底,中央准备召开党的九大,在拟定九大中央委员名单时,纪登奎被列为候选人。1969年4月,中央召开九大前,他作为九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大会。

        纪登奎刚到北京住下,九大主席团就派人来找他谈话,主要意思是让他作为“革命干部”的代表在大会上发言。纪登奎却推辞说:我发言不合适。我不是革命干部的代表,只能算是个解放干部。九大主席团派来的人问,那么你认为谁是革命干部的代表呢?纪登奎说,刘格平、王效禹应该算,我只是毛主席解放出来的干部。这时,来谈话的人只好亮出底牌说:你知道吗?这是毛主席让我来找你谈话,是毛主席让你作为革命干部代表在大会上发言的,你应该服从。但纪登奎还是拒绝发言。来找他谈话的人很为难,说:我怎么向毛主席汇报呢?纪登奎说,你就把我的原话向毛主席汇报。

        毛泽东很快就知道了这一情况。他表示:我就是要他这个“解放干部”在大会上发言。九大主席团的人又来到纪登奎的住处,向他转达了毛泽东的意见。这一下,纪登奎再也不好推辞了,只好临时准备在九大上的发言稿。

        九大召开时,除了作政治报告、修改党章的报告外,还有几个人在大会上发言。其中:周恩来、康生代表中央领导人,王洪文、陈永贵、孙玉国代表工农兵,尉凤英代表妇女,纪登奎代表革命干部。九大的报道在讲纪登奎发言的代表性时也是这样写的,这多少有点出乎纪登奎的意料。

        九大上,纪登奎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九届一中全会上,他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这更在纪登奎的意料之外。

        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非同小可,这表明,纪登奎已经进入中央高层了,是中央领导人之一了。他不会留在河南省工作了,肯定会到中央来任职。果然,在九大之后的两个月,即1969年6月,纪登奎奉调进京,到中央工作。他也属于在京中央政治局成员之一了。尽管他还只是政治局候补委员,但可以参与中央重大问题的讨论了,可以经常见到毛泽东主席了,也和中央高层各位领导人熟悉了。中央每搞重大活动,在报道登上天安门城楼的领导人名字时,总能听到“纪登奎”三个字。纪登奎到中央工作后,最初一段时间,主要是解决各省、各部、大型企业的两派问题,也协助周恩来管一些政府方面的事情。1970年,纪登奎出任中共中央组织宣传组成员、国务院业务组成员。此时,他已经作为中央高级领导人,参与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了。

        纪登奎简历资料:出任军职

        前文已有叙述,纪登奎没有做过军队工作,他自己也坦然承认自己不懂军事。但在“文革”中,他却出任了重要军职。这是发生在毛泽东同林彪反党集团斗争时的事情。

        党的九大之后,林彪集团开始竭力扩张权力,在1970年召开的庐山会议上,林彪和毛泽东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上发生意见分歧,陈伯达跳出来为林彪鼓噪。毛泽东写了《我的一点意见》,批判了陈伯达。庐山会议后,毛泽东决定在全党开展批陈整风。此时,毛泽东对林彪的阴谋已经有所察觉,特别是对林彪控制军队十分警觉。1970年12月,毛泽东决定由纪登奎、李德生二人代表他去参加华北“批陈整风”会议,二人直接对毛泽东负责,向毛泽东汇报情况。这就是“挖墙脚”。之后,毛泽东又特别委任李德生为北京军区司令员,纪登奎为北京军区第二政委、中共北京军区党委第三书记。目的是派他最信任的两个干部守住北京这个十分重要的阵地,以便同林彪集团斗争。接着,毛泽东又让纪登奎出任中央军委领导成员、军委办事组成员。毛泽东不隐讳派纪登奎担任如此高级的军职是他的意见,更不隐瞒自己这样做是“掺沙子”。毛泽东在纪登奎上任之前,把军委办事组成员都召集来,当面对他们说:“你们这个军委办事组啊,像粘土一样,板结了,不透气了,需要掺沙子。已经掺了一个李德生,看来还不够。我给你们再派个文官,我的老朋友,纪登奎。怎么样啊,你们欢迎不欢迎啊。”林彪在军委办事组的亲信也不得不当面向毛泽东表示,欢迎纪登奎来军委办事组工作。

        可是,纪登奎参加军委办事组工作后,林彪的亲信们却对他处处小心。一方面,在表面上十分尊重他的意见,另一方面,也时时处处警戒他,对待他是精神高度紧张的。纪登奎生前回忆说:“主席生怕黄、吴、叶、李、邱他们搞鬼,叫我去那里,就是看着他们。有时候我提点意见,仅仅是文件上的文字修改的事,也把他们搞得精神很紧张。

        林彪对纪登奎出任高级军职,心里清楚是怎么回事。他对纪登奎也很警惕。在纪登奎找他汇报工作时,他基本不表态。中央和军委讨论战略、训练、科研、军工、政治工作时,林彪都不发表意见。1971年夏天,周恩来带着黄永胜、张春桥、纪登奎到北戴河向林彪汇报工作。纪登奎在汇报时向林彪提出:军队冗员太多,一个司令,七八个副司令,一个政委,七八个副政委,军师、团、营,一直到基层,也都是一个正职,好几个副职。林总,你是打过仗的人,军队现在这个样子,真的有了战争,还能打仗吗?林彪听后,只是说:是啊,那怎么办呢?接下来,林彪便闭了口,连第二句话都不说。

        纪登奎出任高级军职后,除了承担“挖墙脚”、“掺沙子”等任务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准备打仗。那时,中苏关系仍然处于紧张状态。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一旦他们发动侵略战争,以苏联军队的高度机械化,是会很快开到北京城下的。纪登奎当时牢记毛泽东关于苏修亡我之心不死的指示,对此头脑高度紧张,内心极为担忧。他认为,如果苏联军队真的发动突然袭击,开到北京城下,自己就要掉脑袋,至少是民族的罪人。因此,他尽管不懂军事,对国家的军事安全还是很用心的。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懂军事,也知道,李德生虽然比他强,懂得一些,但也只是指挥过军和师一级的军队作战,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没有国家全面防务经验。于是,他在请示毛泽东同意后,把善于打仗,指挥过三野大兵团作战,在军队享有善战盛名的粟裕请了出来。粟裕对党十分忠诚,对国家安危十分挂心,接受任务后,来了精神。纪登奎给他配备了几名最好的参谋,由粟裕带着,坐上吉普车,在边境线上转了好几个月,回来后搞出了一个防御的作战方案。交给军事学院和军队内的老帅们、军事行家看后,都认为可以,纪登奎才比较放心。

        纪登奎以一个长期做地方工作的领导干部而出任高级军职,是不得已的事情,但也使他自己获得了许多军队方面和军事上的知识。他也先后参与了军队许多重大问题的决策。如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文件,就是毛泽东决定后让他起草的。他先后和李德生、陈锡联共事过,后来又与叶剑英共事过。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和军队的老总们一起混了七八年。

        由于纪登奎在同林彪集团的斗争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毛泽东对他更加信任了。1971年,纪登奎除了在中央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外,还兼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但他主要还是在中央工作,只不过河南省重大决策和人事安排,要经过他同意。1973年召开党的十大时,纪登奎除了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外,还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1975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