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资讯_互联网资讯_电商资讯

香港單身男女:都市裡的獨行者

栏目: 港澳台新闻 来源:桃色姐 时间:2019-01-08

香港新聞網11月25日電 據新華社報道,11月一個周六的晚上,香港九龍一家布置雅致的咖啡廳裡,22對男女相對而坐,熱切交談。每隔數分鐘,伴隨著一聲清脆的鈴聲,男士們起身移動到鄰座,與另一位女士開始一輪新的交談。 這是一場典型的極速約會,忙碌的香港...

香港新聞網11月25日電 據新華社報道,11月一個周六的晚上,香港九龍一家布置雅致的咖啡廳裡,22對男女相對而坐,熱切交談。每隔數分鐘,伴隨著一聲清脆的鈴聲,男士們起身移動到鄰座,與另一位女士開始一輪新的交談。

這是一場典型的極速約會,忙碌的香港單身男女們期待在短時間內遇到心儀的約會對象,結束單身生活。就像電影《單身男女》裡的台詞:“我知道機會很渺茫,但是我還是想再試一次。”

這場約會活動的策劃者214約會公司是香港一家歷史比較悠久的約會服務公司,“每周我們會策劃兩到三次極速約會活動,大概有二三十位單身男女參與。”公司創辦人陳穎琛說,“現在年輕人都追求高效率,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極速約會的出現滿足了大家的需求。”

從業至今,陳穎琛感受到,香港孤獨的人不少。除夕、聖誕節、情人節,是一年裡3個最特殊的日子,在這些節日裡,她覺得舉辦活動已不再是單純的商業活動,而是在陪伴這些孤獨的人。“人最多的一次,大概在三四年前的平安夜,那天有450位單身男女來參加聖誕節派對,我覺得他們已經不僅是為了約會而來,而只是想要身邊有人陪。”

某種程度上,事實印證了陳穎琛的感覺。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香港25歲以上的未婚人口有120萬,其中30-34歲區間女性未婚人口比男性多約8800人。女性初婚年齡中位數也在逐年增加,2017年為29.6歲。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蔡玉萍介紹,20世紀80年代,香港就開始出現女性結婚年齡推遲的現象。她分析,從1978年起,香港開始推行9年免費教育,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增多。大量增加的白領、政府雇員等職位提高了女性的就業率,更多女性希望有更多實現個人理想的機會。

蔡玉萍認為,在傳統婚姻觀念裡,男性傾向於“向下”尋找伴侶,女性則相反:“香港男女在勞工市場、教育機會方面平等了很多,但是婚姻觀念還是很傳統。這可能導致了婚姻市場裡高學歷、高收入的女性找不到合適的伴侶。”

傳統觀念與社會發展相對不平衡,這種衝突使得受過高等教育、有一定收入的都市男女擇偶範圍變小了,於是一些單身人士將目光投向約會公司,尋找幫助。

目前,香港有近30家婚戀機構。2008年,總部在新加坡的一家名為Lunch Actually的約會公司在香港成立分公司,如今會員大約有20萬。“香港很多在職單身人士工作時間長,生活圈子狹窄,欠缺機會或時間認識別人,我們希望幫助這些繁忙的人士找到他們的另一半。”香港區域經理林雪咏提起設立香港分公司的初衷時說。

公司對客戶有一定的篩選條件:“大部分要有大專以上學歷,主要從事醫生、律師、會計等職業。”林雪咏介紹,客戶將自己的信息和對伴侶的要求提交給公司,與約會顧問面對面或電話交談,隨後接受安排與一位異性共進一頓午餐或晚餐。

除卻觀念對單身人士帶來的影響,“女多男少”也被視作香港單身人數居高不下的傳統原因之一。然而,盡管香港男女比例失衡的情況一直存在且加劇,但一家名為HK Romance Dating的香港婚戀活動公司對約500位40歲以下的單身男女的訪問調查結果顯示,82%的單身女性認為“女多男少”不是造成其單身的主要原因,六成半男性認為這一現象并不會增加擇偶選擇。

“‘女多男少’不是造成單身的原因。”該公司創辦人張惠萍認為,不少香港單身男女在擇偶方面設下較多條件,包括外表、身高、收入及家庭背景等。這類人士應積極地拓展社交圈,增加遇到心儀對象的幾率,同時也需適當調整期望值。

林雪咏也表示,部分客戶被安排的約會對象不一定符合預期。她回憶道:“曾經有一位女客戶是一名律師,男客戶是一個主題公園的演員,他們的背景有些差距,但我們覺得他們的性格和價值觀很相符,經過約會安排,初次見面他們就擦出火花,後來結婚了。”

一種新的趨勢開始出現,香港女性與內地男性結婚的數量逐漸增多。據統計處發布的數據,2017年“港女北嫁”數量比2007年多了一倍。

香港女性小英5年前嫁給了內地人王斌,他們的孩子已有3歲。王斌說:“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我們相處過程中少不了一些摩擦和爭執。但我們隨時溝通,相互信任尊重,就沒有什麼解決不了。”

蔡玉萍分析說:“一方面有更多女性前往內地工作,增加了與內地男性相識的機會,另一方面是隨著內地經濟的發展,內地男性經濟能力增強。”她認為,“港女北嫁”的趨勢未來可能會一直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