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资讯_互联网资讯_电商资讯

疫苗能终结新冠大流行吗? 值得关注的“疫苗争夺战”

栏目: 国际新闻 来源:北京it资讯 时间:2020-12-29

疫苗能终结新冠大流行吗? 值得关注的“疫苗争夺战”...

  据报道,2020年就要结束前,全球累计约有40个国家开始或即将接种新冠疫苗。对于即将到来的2021年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正如疫苗的到来被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形容为“让我们所有人都看到了隧道尽头的曙光”。但在病毒快速传播、全球新冠累计确诊病例从7000万至8000万仅用时14天的当下,疫苗的生产依然需要与时间进行一场未知的赛跑,同时,在分配等领域又要同“疫苗民族主义”做一场或明或暗的较量。岁末年初,当《环球时报》记者盘点一年来全球疫苗研发的种种努力和展望明年疫苗是否会给终结这场大流行一个时间表时,乐观情绪和悲观情绪同在,因为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除非人人都安全,否则无人会安全”。

  “在谨慎与迫切间找到平衡”

  “2021年6月。世界进入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模式一年半。病毒继续以缓慢速度蔓延;间歇性的封城令成为新的常态。一种已获批准的疫苗可提供6个月的保护,但国际交易拖慢了疫苗的分销速度。据估计,彼时全世界已有2.5亿人被感染……”这是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网站今年早些时候一篇文章的预测。文章不可能准确预测2021年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至少截至2020年年底,人类已拥有不止一种新冠疫苗,而且全球已有多国批准新冠疫苗的注册上市或紧急使用,让数以百万计的民众得到疫苗的保护。

  对疫苗这种“高科技武器”的试验和期待贯穿了2020年全年:1月12日,中国向世卫组织提交了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为全球科学家研究新冠病毒及其疫苗奠定了基础;3月,中美两国几乎同步宣布“已有候选新冠疫苗开始进入临床试验阶段”;7月22日,中国正式启动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8月11日,俄罗斯宣布“卫星V”疫苗已获国家注册,从而成为世界上首个正式注册的新冠病毒疫苗;10月中旬,中国疫苗接种计划引起全球关注;进入12月,欧美多国开始接种;12月22日,世卫组织更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正在进行研发的新冠疫苗共有233支,其中61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进入临床三期试验阶段的有十几支。“当科学家在研发疫苗时,需要在谨慎考察疫苗的效果和人们需求的迫切性之间找到平衡。”一家跨国药企的疫苗研发负责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新冠疫苗的研发中,人们将后者放到了更高的位置上。

  中国的疫苗研发处于全球第一方阵。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本月19日披露,中国已有5支疫苗(国药中生的两款灭活疫苗、科兴的灭活疫苗、军事科学院联合康希诺公司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安徽智飞龙科马共同研发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在海外开展三期临床试验,其中国药中生的两款灭活疫苗与科兴中维的灭活疫苗均是全球最早开展三期临床试验的。12月24日,土耳其卫生部长科贾表示,对该国自愿接种科兴疫苗志愿者数据的初步分析显示,科兴疫苗的有效性达91.25%,临床试验期间未发现严重副作用。前一日,巴西圣保罗州政府和布坦坦研究所也举行发布会,宣布科兴中维的克尔来福新冠疫苗具备有效性。本月早些时候,阿联酋与巴林分别发布声明称,国药中生的疫苗有效性为86%,能100%预防中度和重度病例。

  同样位于研发第一方阵的还有美国辉瑞与德国BioNTech合作研发的mRNA疫苗、美国莫德纳公司的mRNA疫苗以及牛津大学和阿斯利康公司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等。上述研发机构均公布了疫苗的高有效性。

  “明年年底不会出现群体免疫”

  “希望”“里程碑”“新的开始”,当今年12月美英等国民众开始接种新冠疫苗,这些积极的词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替代了“绝望”“混乱”与“遥遥无期”。正如这种转变中折射出的期待,在大多数民众的眼中,疫苗被视为让这个世界重回正轨的决定性力量。甚至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等国际机构分析预测:美国最有可能在2021年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结束疫情,通过接种疫苗实现群体免疫。

  尽管所有人都希望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终结能有一个时间表,但麦肯锡也提出,现在依然很难判断“终结”会是以怎样的定义出现。麦肯锡认为,一种可能是,通过疫苗接种实现“群体免疫”,尽管人们可能需要像接种流感疫苗一样定期接种新冠疫苗,但病毒的广泛传播威胁将消失。另一种可能则是仅有高危人群接种疫苗,各国还需要依靠快速准确的检测、治疗方式的改良以及公共卫生对策的加强,来保持一种“新常态”。

  “2021年,人们可能仍然会持续生活在病毒与疫苗的‘冰与火’共存的世界中。” 美国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副教授陈希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麦肯锡提出的两种状态中,人们会逐渐从第二种向第一种过渡。他同时强调,疫苗的作用取决于它的有效性、产能和供应链以及民众的接种意愿,但这三方面都存在各自的问题。国内一位不具名的免疫学专业人士也告诉记者,在2021年实现“群体免疫”几乎是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论是出于疫苗本身还是各国政府的执行力以及民众对疫苗的态度,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日前表示,全球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必须保持警惕,因为即便有新冠疫苗问世之后,也仍需要一段时间让大部分人得到接种,2021年年底前不会出现群体免疫。

  截至目前,已被批准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都被视为能保证一定的有效性,但疫苗能给人体带来多久的保护性则仍无人可以给出准确答案。即使是全球最先启动临床试验的疫苗,其志愿者的接种时间也仅有半年多,之后其体内的抗体水平会出现何种变化仍需要时间观察。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近日也强调,由于新冠病毒出现还不到一年,疫苗能提供多长时间的保护还不能下结论,但一些数据显示,疫苗保护期在半年以上是没有疑问的。此外,近期在英国、南非等地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情况,也给疫苗的有效性带来了新挑战。

  新冠疫苗有效期的不确定或许会导致人们需要定期接种疫苗,但更令人担忧的问题可能是:有多少人愿意接种疫苗?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世卫组织早在 2019 年就警告称,“疫苗接种迟疑”是对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近期刊发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一篇调查报告显示,不同国家和地区民众对新冠疫苗的接受度有巨大差异,有近90%的中国受访者愿意接种“经过验证的、安全有效的疫苗”,但也有国家的民众接种意愿甚至不到六成。益索普近日发布的一份民调显示,各国约有74%的人愿意接种新冠疫苗,其中67%的美国人表示会接种。针对这项调查结果,世界经济论坛未来健康与医疗平台负责人阿尔诺·贝尔纳特分析说:“对疫苗信心方面存在的26%的缺口足以影响推出新冠疫苗的效果。”

  值得关注的“疫苗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