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资讯_互联网资讯_电商资讯

反對派三招“救亡”愈救愈亡

栏目: 港澳台新闻 来源:孙悟空 时间:2018-04-15

立法會補選,建制派成功虎口拔牙取得兩席,除了謝偉銓重奪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功能界別議席之外,鄭泳舜亦在九龍西擊敗對手贏得議席。雖然建制派與反對派的補選結果是二對二,但毫無疑問反對派在這次補選慘敗收場,所謂策略出錯只是託辭。這次補...

立法會補選,建制派成功虎口拔牙取得兩席,除了謝偉銓重奪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功能界別議席之外,鄭泳舜亦在九龍西擊敗對手贏得議席。雖然建制派與反對派的補選結果是二對二,但毫無疑問反對派在這次補選慘敗收場,所謂策略出錯只是託辭。這次補選結果反映出理性務實的聲音在社會愈來愈獲認同,民情社情在變,但反對派卻仍守著老黃曆,死抱對抗路線,因而失去民意,也流失了選票。反對派正加緊盤算,圖謀從內部整合、定位、議題三招進行所謂“救亡”,但反對派一日不改弦易轍,任何調整也只是換湯不換藥,三招“救亡”只會愈救愈亡。

文|香港 卓偉

補選結果兩大意義

這次補選結果有兩大意義:一是改變了建制派與反對派以往在立法會地區直選上的力量對比。坊間一直有反對派與建制派的所謂“6比4定律”,以此顯示兩者在地區直選上的基本盤。然而,這一比率近年已在不斷收窄,在上次立法會地區選舉中更跌至“5.5比4.5”。這次補選中,建制派在地方選區的整體得票率上升,與反對派得票差距大幅收窄,在九龍西更取得幾近半數票,一舉改變了以往反對派與建制派的實力對比。

二是建制派首次在單議席的對決下獲勝。補選與換屆大選不同,補選是單議席多數決制,需要參選人爭取盡可能大的政治光譜,而換屆大選則採用比例代表制,只須爭取自身目標票源,藉此通過當選門檻。這次補選是建制派首次在單議席對決下獲勝,顯示建制派政治光譜正在擴大,相反反對派參選人支持者的政治光譜卻在收窄,雙方實力此消彼長。

事後,反對派紛紛將這次敗選歸咎於策略出錯、選舉工程失誤。選舉當然要講策略,但任何高明的策略、任何完善的選舉工程說到底只是輔助,只是“術”而非“道”,選舉之“道”在於爭民心、得民心。這次建制派與反對派的得票差距大幅收窄,根本原因是建制派過去的表現符合市民利益,得到市民認同,所以更多的市民踴躍出來支持建制派候選人。

相反,反對派的行為卻屢屢逆民意而行,近年來倒行逆施,在立法會“拉布”、在社會上挑動對抗、無理阻撓政府施政,令市民極度煩厭,不少中間立場的市民紛紛以手上一票表達不滿,就是原來一些立場較溫和的反對派支持者,也不滿反對派政客的所作所為,因而寧願不投票,導致反對派得票大跌。這是反對派落敗的主因,而不是什麼策略出錯、地區宣傳不夠、沒有邀請反對派明星助選等“技術性原因”。

理性務實聲音愈獲認同

過去幾年反對派以反政府為首務,樂此不疲挑動風波,2014年非法“佔中”,更打開了“激進政治”的“潘多拉盒子”,衍生了“自決”、“港獨”、“暴力”等禍源,令香港社會加劇撕裂,內耗嚴重,市民對於各種泛政治化歪風已經感到不滿,務實政治、理性力量在增長,和諧與發展訴求成為民意主流。

這次九龍西選區建制派鄭泳舜獲勝,一個原因在於鄭泳舜代表的是一種扎根地區、服務市民、做實事重民生的務實政治。而反對派姚松炎代表的卻是一種“對立政治”,他本身就是被“DQ”者(“DQ”是disqualify的縮寫,意為取消資格),為了議席突然“空降”九龍西,選舉主調都是炒作政治對立,只講政治不理民生。姚松炎的失敗不但反映反對派渲染的“反DQ”並沒得到市民認同,更說明這種“對立政治”根本就在市民唾棄之列。儘管這次補選,反對派在港島和新界東贏得兩席,但隨著社會呼籲理性、溫和、務實的聲音正在增強,反對派只會愈來愈被邊緣化。

反對派為敗選斷錯症開錯藥

補選失敗後,反對派並沒有真正從自身失敗原因去做檢討,反而是卸責指摘。他們最先是將姚松炎落選原因歸結為同為反對派的馮檢基及民協,認為他們沒有用心助選,其後又指責姚松炎的“軍師”朱凱迪,批評其選舉宣傳“離地”、不切實際;在新界東,反對派指范國威在“青年新政”梁頌恆的票倉得票大跌,是“自決派”的“焦土策略”所造成,等等。反對派意識到若下次再遭失敗,其在政治上必將兵敗如山倒,為此,反對派正加緊盤算,以圖“捲土再來”。

一是在內部整合上,反對派在選後尋找“替罪羊”,引發互相指責,為免造成進一步分裂,其各大政團已表示不再追究敗選責任,而要把重點放在整個反對派的統合上,尤其要爭取與“自決派”的合作。同時,汲取各派因初選各懷鬼胎、互扯後腿的教訓,反對派亦會提早協調出選人,以免再有初選內耗,導致各方因為爭奪出線權而內鬥。因此,預估反對派很快就會定出下次補選的參選人。

二是在路線上,反對派有一種聲音認為,這次敗選不是因為反對派的對抗路線不得民心,而是因為對抗路線不夠“堅定”、不夠激進,令“本應支持”的市民“失望”。而另一種聲音則認為反對派應該真正檢討自我定位,不要逢政府必反,尤其是在林鄭政府的民望處於高位之下,不應採取對抗路線。目前看來是前者佔據上風,反對派認為這次補選的失敗,是政治牌打得不夠,打得不準,流失了大批激進派的票源,而不是政治牌打錯。為顯示自身的“堅定”立場,反對派將會採取更激烈的對抗路線。

三是在選舉議題上,這次補選反對派以“反DQ、反威權”作為選舉主題。先不說“反威權”本身就是邏輯不通,令市民莫名其妙。以“反DQ”作選舉主題更是一大敗筆,6名反對派人士因宣誓風波而被法庭取消議席,是自作自受,怨不得人,而且取消其議席的是法庭,不是特區政府,“反DQ”難道是要推翻法庭的判決?反對派錯判民情,以為被“DQ”者有“光環”,能夠得到市民同情,但在3個選區中,落選的恰恰是被“DQ”的姚松炎。“反DQ”博取不到市民同情,反引起市民不滿,這是一個極之失敗的選舉主題。

反對派則認為“反DQ”得不到市民回響,是因為與市民不夠貼身,所以必須調整議題,對焦市民的關注點,目前看來,有兩大議題會引發反對派炒作:一是即將推行的國歌法本地立法,反對派可能會重演當年反基本法23條立法的故伎,扭曲立法內容,製造散播恐懼,以挑動市民反對。二是“一地兩檢”立法,近日反對派已經開始抹黑攻勢,各種荒謬說法此起彼落。

反對派的評估是,這兩個議題不但與市民息息相關,而且將會持續一段時間,有可能延續至下次補選,為此,反對派正在重新鋪排,以聚焦這兩個議題,發動新一輪政治對抗。然而,他們至今都沒有檢討的是,地方選區得票大跌難道是由於不夠激進?不夠對抗嗎?如果這個推論正確,激進的社民連、“人民力量”早已成為反對派最大政團,何必陷入如今苟延殘喘的境地?反對派要入正道,必須是成為忠誠的反對派、務實的反對派。但他們至今仍然看不到民心在變、民情在變,依然守著舊黃曆。日復一日的泛政治化操作,只會令市民愈來愈反感。反對派現在為敗選開出的藥方,是斷錯症開錯藥,三招“救亡”只會愈救愈亡。